在风电叶片场内转运作业中,提梁机通过针对性结构改造与流程优化,可有效解决 50 米以上超长叶片的转运难题,实现安全高效的场内移位。此类作业需平衡叶片结构脆弱性与提梁机重载特性,严格遵循《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》(TSG 51-2023)及风电设备运输专项规范,构建适配性强、管控严格的作业体系。
结构适配改造聚焦三大核心需求。吊具系统采用模块化伸缩设计,主梁跨度可按叶片长度(45-60 米)无级调节,配合柔性吊带与弧形托具组合结构,吊带接触叶片部位加装 50mm 厚聚氨酯缓冲层,摩擦系数不低于 0.6,既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又防止表面划伤。借鉴单叶片吊具技术经验,在吊点位置设置 360 度旋转铰座,配合液压角度调节装置,确保叶片水平度偏差控制在 ±1° 以内。转向系统升级为全轮联动结构,最小转弯半径优化至 8 米,结合铰接式车架设计,可在 15 米宽通道内完成 90 度转向,适应风电场复杂场地条件。
安全管控实施多维防护机制。技术层面构建应力监测网络,在叶片根部、中部及吊点区域预埋 8 个应力传感器,实时传输数据至操作室,当检测到瞬时应力超过设计值 10% 时自动触发声光报警。行走机构增设防倾覆预警系统,通过倾角传感器监测设备姿态,倾斜角度超 3° 时强制减速,超 5° 立即停机。管理层面执行双证上岗制度,操作人员需同时持有提梁机操作证与风电设备吊装专项资格证,作业前必须完成叶片参数核对与吊装方案交底。
作业流程执行标准化管控。转运前进行三维预检:核查叶片根部法兰固定状态、检测吊具缓冲层完整性、确认行走路径地面承载力(不低于 200kPa)。实施阶段严格遵循 “低悬试移 - 匀速转运 - 精准对位” 步骤:试移时将叶片起升离地面 30-50cm,悬停 5 分钟检查吊具受力与叶片形变;转运过程中保持离地高度 1.2-1.5 米,大车行走速度控制在 2m/min 以内,避免急停急启产生惯性应力;对位阶段利用激光定位系统辅助,通过微动操作实现 ±5mm 精度调整。
特殊工况采取针对性措施。遇 6 级以上大风立即停止作业,将叶片降至地面固定,提梁机启用防风锚定装置。叶片存放区转运时,需预留不小于 3 米的侧向安全距离,避免与已存放叶片发生碰撞。作业完成后执行双重验收:先检查叶片表面完好性与吊具脱离状态,再对提梁机吊具、制动系统进行专项检查,所有作业数据存档备查,形成 “改造 - 操作 - 监测 - 验收” 的完整管控闭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