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提梁机进行小型设备(如模板)的安装或拆卸作业,需平衡设备起重性能与精细操作要求,严格遵循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》及小型设备吊装专项规范,通过吊具适配设计与流程管控实现安全高效作业。此类作业面临重心多变、定位精度要求高的特点,需构建针对性技术方案与安全体系。
吊具系统采用模块化适配设计。针对模板等小型设备的不规则特性,配置可调节式组合吊具,主挂钩采用 360 度旋转结构,配合长度可伸缩的吊链(调节范围 0.5-3 米),满足不同尺寸设备的吊装需求。吊具与设备接触部位加装 50mm 厚尼龙缓冲垫,表面摩擦系数不低于 0.6,既避免设备损伤又增强吊装稳定性。借鉴小型设备吊装的力学计算方法,根据设备重量(通常控制在提梁机额定载荷的 10%-30%)均匀设置 2-4 个吊点,确保各吊点受力偏差不超过 5%。电气控制系统增设微动操作模块,将起升速度降至常规速度的 30%,提升定位精度至 ±5mm 范围。
作业流程实施精细化管控。前期准备阶段需完成设备参数核查(重量、尺寸、重心位置)与现场勘查,明确作业空间限制与周边环境影响因素,编制专项吊装方案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。安装 / 拆卸时严格遵循 “试吊 - 平移 - 对位” 步骤:试吊阶段将设备起升离地面 30-50cm,悬停 3 分钟检查吊具受力与设备平衡状态;平移过程中保持设备距地面不低于 1.5 米,通过提梁机大车、小车联动实现精准移位;对位阶段利用激光投线仪辅助定位,配合操作室实时监控系统完成毫米级调整。模板安装时预留 10-20mm 调整余量,通过提梁机微调功能实现精准就位。
安全防护构建多重保障体系。作业区域设置三级警戒区,核心区半径不小于提梁机最大作业半径的 1.2 倍,采用反光警示带与声光报警装置隔离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。吊具每日使用前检查磨损情况,吊钩开口度增加量不得超过原尺寸的 0.25%,吊链每节距变形量控制在 3mm 以内。操作人员需持双证(提梁机操作证、小型设备吊装专项培训证)上岗,作业时配置专职指挥人员,采用标准化手势与语音指令配合。安装 / 拆卸完成后执行双重验收:先检查设备固定状态与吊具脱离情况,再进行空载试运行,确认所有机构运行正常后方可结束作业,形成 “准备 - 操作 - 验收” 的闭环管理。